浏览数:0
习近平总书记就乡村振兴多次做出重要指示,要求全国把农业农村现代化这篇大文章做好,近年来,乡村振兴战略在山东省各地得到了有力落实,乡村美丽蓝图的实现离不开农村基层党支部党员的掌舵弄潮、电照风行,为深入了解党员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发挥的带动引领作用,7月4日-15日,威斯尼斯人wns579“乡村守望者”实践服务团赴山东各地,寻访先进党员,总结经典案例,真正了解发展的难点、堵点、痛点,以青年视角感受时代脉搏,以人文之镜洞视振兴轨迹。
产业振兴:绘就“稻粱丰硕”的富足图
产业永远是乡村振兴的基础。地处沂蒙老区的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,一个原先负债380多万,人地不均、零散经营的落后、破败村庄,到如今成为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,所走的是“乡村振兴,产业先行”的发展之路。兰陵新天地蔬菜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聪在退伍后,带着对家乡的热爱,抱着让村民都过上好日子的愿望,带领村民创办集体企业,开拓农副产品深加工市场,他积极与高校合作,抱定技术引领、品质第一的信念,加快实验室成果转化,优质农产品远销海外,为当地农民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入,使后续发展有了牢固的经济支撑。
人才振兴:绘就“群贤毕至”的人才图
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动力。济南市历城区唐王街道纸坊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京波苦思“谁来振兴”之问,充分发挥人才的带动作用,构建了农村基层的招才引智机制,吸引了一批返乡大学生“金凤凰”,共栽“富美乡村”这棵梧桐树。如今唐王村规模化的草莓种植,就得益于“新农人”的加入,大学毕业返乡创业的邵帅,利用自己在大学学到的专业知识,发扬青年人紧跟时代、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,一边推行草莓、番茄的套种模式,提高种植效益,一边推广电商销售,拓宽销售渠道,为草莓规模化种植提质增效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方案。
文化振兴:绘就“人文荟萃”的祥和图
文化是乡村振兴的血脉。在泰山脚下的东西门村,植被郁葱,溪水潺潺,雕梁画栋,字画连延,这一场景很难让人将其与曾经的贫困村联系在一起。2019年,山东文旅集团在山畔的东西门村建设品牌民宿,配套建设九女峰书房、泡池,打造神龙大峡谷等文化景观,示范区项目涉及19个村、50平方公里、1.3万人,着力打造了乡村文旅、康养度假、高效农业“三大核心产业”,一些造型经典、寓意美好的人造景观吸引着游客纷纷前来拍照打卡,美丽平静的原野风光与底蕴深厚的文化景观相互交融,让游客感受到“尽日闲窗生好风,一声初听下高笼”的古人之乐,一个偏僻的小村庄由此成为了“流量”打卡地,带动了周边十几个乡村旅游业的发展,东西门村也因此荣获中国最美乡村、国家森林乡村、全国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。
生态振兴:绘就“青山绿水”的风景图
生态是乡村振兴的关键。当年宋代词人苏轼“左牵黄,右擎苍”“西北望,射天狼”的原野猎场,即今天的诸城市常山南麓,现已变成果茶飘香、风景迤逦的乐园——永辉生态农场。回乡创业的王永辉夫妇自创办农场以来,一直致力于生态农场的运营,采用生态管理模式,坚持不用除草剂,不用化学肥,而是使用绿色种植技术,全方位保护原生态自然环境,同时发掘生态产品价值,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,探索出一条绿色环保的振兴路径。
组织振兴:绘就“政通人和”的未来图
组织制度是乡村振兴的保障,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,在组织制度是否畅通高效。德州市平原县桃园街道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构建了组织融合、治理融合、服务融合、产业融合的“四融合”模式,通过跨村联建,组建联合党委,牵头村规民约联合制定,以优化机制提升基层治理效率,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,建立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,建设群众活动中心,通过一系列工作机制创新推动便民服务事项下沉,畅通宣传沟通渠道,在制度机制层面使党员干部的指导服务功能得以充分发挥。
实践感悟:乡村要振兴,青年必躬行
乡村之于中国人,一直寄托着美好的想象,承载着幸福的愿望,无论是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的游子之情,还是“采菊东南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田园之趣,无论是古代的男耕女织,还是现代的产业成片,乡村永远是中国人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,更是宜居宜业的生活居所。本次社会实践活动,队员们足迹遍布山东,从多个视角描绘乡村振兴图景,感受农村与田野的日新月异,理解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选择,更加坚定了心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。短暂的暑假倏忽而逝,但青年们振兴乡村的步履不停,在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背景下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加快建设农业强国,需要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投身田野,躬耕为民,赓续华章。